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_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0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08节 (第5/8页)


    别管人家说得对不对,至少能自圆其说,不至于说着说着说不下去了!

    范老先生听着,笑吟吟地看着初挽:“你说得倒是有些道理,不过有一点,到底牵强,这清朝文字狱盛行,人尽皆知,为什么这么一件大明康熙年制的款,能侥幸存活?”

    初挽道:“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,但同时又充满偶然性,在这件事上,我个人认为,是当时历史环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组合。”

    范老先生:“怎么讲?”

    初挽:“清顺治元年,也就是1644年,吴三桂放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,康熙自1662在位,也就是说,康熙初年时,清军入关不过十八年,那个时候,官窑里多少老工匠,那都是写惯了大明的,写了多少年的。那些人关于文字狱关于改朝换代的意识,并没有那么强烈。”

    她说这话,众人自然有些怀疑,她便继续道:“清朝初年,三藩手握重兵,在南方形成割据势力,所以那个时候,其实清朝皇帝对于南方的控制力薄弱,三藩纵然效忠于康熙,但是还不至于为了康熙大兴文字狱,为一个大明康熙年制的错款大动干戈。”

    她继续道:“鞭子不抽到身上不疼,三藩势力庇护之下,那些景德镇窑厂的商户,哪里知道什么大明大清,他们只知道,这是一件上等好瓷器,虽然错了款,但是不能为了这个打碎瓷器赔钱。”

    她这一番解释,说得大家哑口无言,细想之下,也是心服口服。

    这就像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了,改革开放了,但是一些老太太依然裹着小脚梳着发髻穿着对襟褂子,在三藩势力之下,工匠写错了一个字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
    他们不懂政治,不懂什么大明大清,只是怜惜一件花了大功夫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