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58节 (第1/7页)
王同志顿时说不出话来了,他皱起了眉。 显然,他也想起来之前琉璃厂看到的一幕,进城上缴陶俑的农民,因为排队半天后没有被收购,又被禁止出售,干脆将那些一股脑扔到了路边,摔了一个稀碎。 他想了想,道:“那你是怎么发现的?” 初挽:“在那边的黑市里,品相好的两三块,品相不好的一块钱五毛钱,随便买,既然能卖钱,就有人去收,当地的农民这才把家里犄角旮旯都拾掇了拾掇,把这些文物找出来,卖给那些铲子,这些东西才从农村出来,走进了我们的视野。” 王同志越发皱眉。 他是聪明人,闻弦知音,自然明白初挽的意思。 因为有人愿意花钱,那些最底层的铲子才愿意挨家挨户去收,又因为铲子花钱收,那些农民才从鸡窝里或者墙角里把这些收拾起来。 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,是一个经济链条,如果没有初挽这样的人想买,那些东西,永远就留在鸡窝里,直到有一天,某只鸡某个孩子无意中打碎了,就被农民直接扔一边去了,这个文物也就永远消逝在人类视野了。 指望一个农民主动发掘一件陶罐的价值,找出来,跑到博物馆送给专家为国家做贡献,这是不可能的,别说没这意识别说不愿意出这路费,估计连功夫都不愿意花。 而指望一个博物馆专家跑到乡下挨家挨户去搜罗这些文物,更不可能,没那精力。 旁边陆老爷子笑叹了声:“我说老王,现在时代变了,改革开放了,咱们的有些观念,估计也得变变。” 王同志一直盯着那些红陶,他虽然并不懂具体文物,但是却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