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_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8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84节 (第3/7页)

伍的牵头人就是她如今的导师岳先生和知名女考古专家严瑾教授。

    当时日本出资三十万元,派出水下考古专家、潜水专家并专业人员,连同中国考古学者一起前去打捞。

    结果去了后,两条船,几十人出海,先做了十天的水下考古调查,真正的潜水作业只进行了一天,仅仅打捞出一片宋代德化窑青白瓷碎片,便因为资金缺乏只能匆忙结束了。

    三十万元,两条船,几十位专家,只换来一片瓷。

    水下考古需要耗费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是无法想象的。

    如果陆建晖能在水下机器人技术这一块做出成就,那对水下考古的助力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   其实那次的水下考古为什么要和日本人联合,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水下考古,需要有潜水学习,需要有水下考古理论学习,还要有海上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和专业设备,整个水下考古的统筹细节规划,这些都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,而相比于西方成熟的水下考古队伍,中国在这一块几乎完全是空白。

    如果中国能在水下机器人技术上有所发展,那自然也会相对促进国内水下考古的发展。

    当下初挽详细和陆建晖聊了下,其实对于水下考古以及水下机器人发展,她知道的也并不多,只是曾经稍微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罢了,不过陆建晖显然还是引为知己,和她滔滔不绝地说起来,又说起现在项目开展中的种种技术难点。

    到了最后,就是陆建晖自话自说,越说越兴奋,一大堆的术语往外扔,也不管人听懂听不懂。

    初挽这么听着的时候,心里却在想着水下考古的发展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的英国,那个叫哈迈的英国人应该已经在澳大利亚组建了专业的打捞公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