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[空间]_分卷阅读12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124 (第2/4页)

的旁边找了家面店。这面店叫红星食堂,门口的墙上就贴着菜单——它只卖3种面。一是光面(也就是阳春面):三两粮票,一毛二分一碗;二是浇头面,有两种浇头,一种是猪油雪菜浇头,一种是rou臊子浇头:都是三两粮票,一毛六分一碗。

    朱大友一看菜单上有不要rou票的臊子面,立刻就心动了。其他人也觉得可以,于是就选定了这家店。

    在这店里吃面的人不多,陶小霜等人进去后随便坐了一桌。在唯一的女服务员那里交了钱票后,他们要的碗面很快就煮好了。

    半大小子饿死老子,孙齐圣三人每人都吃了两碗面,见他们吃完还觉得不够的样子,陶小霜就借着挎包飞来了5个拳头大小的圆面包。

    “今天我们多吃一点——等会抗麻袋可是很累的。”陶小霜说着一人发了一个。

    宁鸥要的是猪油雪菜面,就用面包去蘸剩下的汤头,只咬了一口,她就赞道:“这面包看着一般,可奶油放得多又软和,很好吃的啦!霜霜,你是在哈尔滨买的?”

    这时的沪上,在市中心陕西南路的路口有一家很出名的西点面包店,叫哈尔滨食品厂。

    哈尔滨是三开间的店面,有两开间是店堂,另一间则是制作工场。它的花式面包、奶油蛋糕、巧克力糖都做得极好;在大运动前它甚至会卖复活节礼盒:装满西式糖果扎蝴蝶结的花式礼盒,可以吃的巧克力‘建筑’、巧克力彩蛋等。宁鸥特别喜欢哈尔滨生产的俄式面包。

    “不是。是在……”陶小霜正说话,店里的服务员却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这位小同志,你们是市区来的吧,想不想买点好东西?有鸡鸭猪rou还有腊rou香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