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[空间]_分卷阅读219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219 (第2/4页)

在孙家的客厅里,桌上摊着虹口区的地图——12号那边采秀正带着新同学来玩。

    孙齐圣拿笔在龙泉里附近的山阴路和爱伦路上划了圈,“这几天,我们分头去换房子的市场看一下,不是私房也没关系,这年头只要不买卖,公房和私房没两样。”这几年,沪上的房源越来越紧张,无论是哪个区,几乎每隔几个街角就有人贴换房子的纸条,有些地方贴得密集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由的房屋市场——早晚都有很多人举着木牌在那寻求换房的机会。

    “也只有这样了。”陶小霜也拿了只笔,在甜爱路上也划了个圈,“我明天早点下班,先去这里看一看。”作领导就是有这个好处,只要办公室里不忙,就尽可以给自己放假。

    然后她又道:“可要是公房,我们用什么来换了。”既然叫换房子,那就是要对换的,把手里的那三套精挑细选的私房拿去交换,她可舍不得。

    孙齐圣思忖了一下,“以公换私的话,用面积来抵吧,把静安那套公寓分成一半的话,一半就是40平米,至少能换个60平米以上的公房。”普陀的那两套都是小洋楼,一个是二层,一个是三层加阁楼,都不太好分割。

    “那套公寓?”陶小霜想了想,点头道:“好吧,要是有合适的,我们就换了吧。不过,老鳖那里还要催催他,能买就不换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当然。”

    话虽这么说,但时间已经耽误不起了,毕竟房子到手了还要重新布置。这时根本就没有了装修的概念——有些老上海倒是有,可没人敢,像12号二楼那样的属于保存得好的历史遗留物,所以即使手里有钱,两人也找不到装修的队伍和建材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