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91 (第3/4页)
完家里的马桶是对上海女人做家务活的一大考验。 至于生煤炉,也是一件极其有技术含量的活。首先要点燃一些纸头,放进炉膛作引子,然后赶快在里面放上几块木头片,等木头片燃起来了,就可以加煤球了。生煤炉,风很重要,加完煤球后,得用扇子慢慢给炉膛里送风——风不能大,大了火要熄,小了又没用,所以很考技术。只要亲手生一次煤炉做一次饭,就知道什么是煽风点火了。 就因为生煤炉、洗马桶这么麻烦,所以有小卫生间而不用洗马桶的同寿里的3栋石库门在整个洪阳街上都小有名气。每天洗着自家的马桶,洪阳街的女阿拉们总以‘那3栋石库门也是要生煤炉’来自我安慰。 于是,刚过完年,4弄3号客堂间的程家又要使上煤气炉的消息在街面上一传开,又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! 陶小霜和孙齐圣把煤气炉灶搬回同寿里的那个下午,整个里弄都轰动了,参观者络绎不绝,把4弄2号的灶坡间围得水泄不通,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小鬼头胆子贼大,居然想去扭煤气罐的阀门,被孙齐圣抓住后,一人头上给了一个板栗子——一个小鬼的父母见了还直夸他做得好。所以说,在70年代熊孩子不好做。 “这就是搪瓷灶!”李照弟眼里的羡慕都要溢出来了,“……果然是精钢制的,这一个灶得多少钱呀!”70年代的钢材贵得吓人,一个炒菜的精钢锅就是一个二级工半个月的工资。 “22块钱!”正好站在她身旁的采秀闻言很得意的仰起小脑袋,“煤气罐的押金是15块钱,这一罐子煤气则是6块钱,这么一罐子只能用1个半月。” “哇!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