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六十四章 划时代的悲催土豆 (第2/5页)
蔺俊良更糊涂了:“这,这和郡县制分封制有何关系?” “一家一户才是郡县制的根基,蔺大人,分而治之,咳,人数少才可能管的住。大明政令难下乡,还不是宗族势力太过庞大?推而广之,分封制适用于部落宗族势力大的,郡县制适用于一家一户的。而是否一家一户,则是取决于手中的农具!” 新鲜!亘古未有的论断。可不得不承认,这种论调居然能够自圆其说。蔺俊良也是饱读诗书之人,华侯伟一边说他就一边在脑海中寻找相关的记载。还别说,真都对的上!蔺俊良禁不住大赞:“此论且不说对错,王爷的眼光就已经是千古难寻!” 华侯伟摇摇头:“施政最忌务虚,亲民官才知稼禾之难!老蔺,你是做过亲民官的,汉代亩产多少?现在亩产多少?除了农耕技术的进步之外,得工具之力又占多少?” 蔺俊良当过县令,华侯伟的话让他有了一丝明悟:“王爷说的是,上田于下田之分野,在于水利在于肥腴。若是农具得力,开水渠挖深井善积肥,下田也可成上田。看来这工业误农之说可以休矣!” 华侯伟满意的点头:“农乃国本,工业发展起来,可以带来更好的肥料,更好更便宜的农具,见过脸盆大的土豆么?土豆!我靠!” 马铃薯弄回来可不是一天两天了,华侯伟早就扔在脑后忘了个精光!这是划时代的农作物,是工业发展的真正柱石,没有马铃薯解决肚子问题,哪来脱产的农夫进城?工厂哪里有那么多的壮劳力?从吕宋弄到马铃薯时华侯伟并不知情,只是后来偶然间才发现,只是当时重要的事情太多,华侯伟把这玩意彻底的抛之脑后。 蔺俊良一脸茫然:“土豆?那是什么?土里倒是能长出豆子,可那玩意不是只能磨豆腐发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