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〇〇〇章 迟来的午朝 (第5/7页)
到几名大臣,而第二次则直接放了鸽子,但这么短时间内连续举行三次朝议,也说明皇帝正在往勤政的方向发展,对朝廷有利。 辰时刚过,沈溪到了兵部衙门,侍郎陆完过来将朝议之事告知。 听完宫中传达的内容,沈溪点头道:“陆侍郎今日也在入宫之列,看来陛下是要过问军务。” “哦?” 陆完有些不解,“莫不是要商议明年的战事?眼看都要年底了,来年战事……怎么也会拖到入秋后吧?可入秋后……马上面临入冬,西北可是苦寒之地哪……” 虽然只是一两句,但陆完意思明显,想劝说沈溪不要坚持来年开春便用兵。 就算要打仗,也要拖到下半年再说。 沈溪笑道:“朝议涉及军务也未必就是要打仗,或许只是商讨来年朝廷预算……届时只需看看各部调拨钱粮的情况,不就知道陛下是否有意开战了?” 在这件事上,沈溪没拿出太过明确的态度,因为他知道朝廷上下都反对来年对草原用兵。 其实沈溪自己心里也没底,但说出去的话不能收回,而且他并不认为来年战事会有什么麻烦,这正是大明最为强盛而鞑靼人衰败不堪时,若不趁机主动出击杀杀鞑靼人的威风,不用一两年等鞑靼人重新整合在一起又会卷土重来。 沈溪的想法,是把鞑靼的主力彻底击败一次,打断其中兴的步伐,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。 至于彻底平定草原,根本不切实际,因为大明没法派出驻军驻守,就算彻底将鞑靼人消灭,也会有新的部族崛起。 草原不断更迭统治者,从匈奴、鲜卑,再到后来的突厥、契丹等等,只要这片土地能养育一方人,为了抢夺资源草原跟大明的战事就不会中断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