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三六章 蜀汉就是个大染缸! (第1/10页)
众所周知。 “隆中对”是刘备三顾茅庐时,在诸葛亮的草庐中,那一夜,这一对未来的“君臣”颇有开创性、前瞻性的对话。 也就是这番“隆中对”,让诸葛亮向刘备划定出三分天下的格局。 如此前瞻、预判,不可谓不精彩纷呈。 而鲜为人知的是,其实,除了诸葛亮外,还有两个版本的“隆中对”! 其一,是沮授的“隆中对”。 那是初平二年,天子还在董卓手里,袁绍刚刚吓走了胆小如鼠的韩馥,占据冀州,正在与公孙瓒争夺北方。 是时的袁绍,还远不是北方的霸主。 那个时候,沮授向袁绍提出了,属于他沮授版本的“隆中对”。 先是是以富饶的冀州为根基,剿灭黄巾军、黑山贼、公孙瓒等势力,占据冀、并、青、幽北方四州。 然后则是: ——“收英雄之才,拥百万之众,迎大驾于西京,复宗庙于洛邑,号令天下,以讨未复,以此争锋,谁能敌之!” 前期,袁绍的确是按照沮授的“隆中对”去走。 定四州,一统北境。 只不过… 沮授那版本的隆中对中,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与袁绍的野心相悖。 袁绍要做的绝不是一个公,他们老袁家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。 也正是沮授这番“隆中对”,袁绍没有执行下去,硬生生的把天子让给了曹cao,导致北方霸主的更替。 此为三国时期,第一个流产,且最为可惜的“隆中对”! 第二个,便是鲁肃。 值得一提的是,鲁肃提出“隆中对”的时间,是在诸葛亮与刘备见面,提出隆中对之前的十年!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