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1981_132 吴厂长的好儿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132 吴厂长的好儿女 (第2/7页)

要是说话不算数,名声臭了,瞬间就会传遍十里八村。

    那就再也没人敢跟你打交道了。

    但是签合同就另当别论了。

    因为现在的人跟公家没有契约精神。

    前边那些年,好多政策都是朝令夕改,把老农民的契约精神给改没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供销社,让老百姓根本就不信契约。

    今天说这东西可以收购,明天又不收了。

    本来没说这东西要统购,但是突然来个统购,你自己就是养一只老母鸡都得拿供销社才能卖。

    敢去别地方卖给你没收了。

    供销社给的价格还不高,爱卖不卖,不卖回家掐死自己煮着吃去——只要你舍得吃。

    老农民敢怒不敢言。

    最离谱的是供销社让老农民入股。

    只要你在供销社入了股,月月都有分红。

    你想啊,供销社掌握着全部的生活资料,那是多挣钱的一个部门啊,突然跟你说只要你入股,就相当于供销社是你家开的。

    挣了钱就分红给你。

    股本还可以随时取。

    老农民砸锅卖铁也去入股。

    当月就拿到了分红,分了没几个月,就不大愿意分红了。

    再后来,连股本都要不出来。

    闹了一阵儿,股本才好容易退回来。

    说好的分红呢?

    也只有天知道了。

    所以到现在,老农民跟老农民之间,那是一个唾沫一个钉,说话算话。

    跟公家,反而毫无契约精神了,反正即使亏了,也是亏公家,又亏不到哪一个个人头上。

    只要能赖过去,有的人反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