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414章 范文程发现明国国运变好的秘密 (第3/4页)
那么贵的料子,放到这玩意上弄坏了可咋办?再说、一台缝纫机三百两银元,都够雇十来个裁缝一年的搅用了、太不划算! 打不开销量、缝纫机的制造工艺便提高缓慢,生产成本也降不下来。造价太高又会导致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,总之就是一个死循环。按朱由检的估算,如果缝纫机的绝大多数零部件能将铜换成铁,售价降到三五十两银元应该是差不多的。但没有应用环境的推动,想完成工艺迭代就很难。希望在松江府推行的免费租借办法,能够打开一点应用市场,从而让缝纫机产业进入正循环。 同样是精工制造,钟表产业的市场倒是成熟不少。宫里办的钟表厂,现在做的钟基本上都能卖出去,只不过产量不高,一年能产百十来台。南直那边是有些巧匠的,将他们吸引到松江、办一个大型钟表厂,既能完善松江府的机械制造工业,还能提高大明的精工产业,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。建纺织机械厂则是为了方便松江棉纺产业升级!在松江建这三个厂子,也符合生产靠近市场的原则,从而反向促进生产工艺提高。 解决松江府现下最急迫的就业问题,除了以上的产业发展措施外,还要推出基建工程。基建才是迅速解决就业的不二法宝,松江府的基建搞什么?当然是建港口了,甚至都可以考虑在松江再建一个大型船厂。 不过在松江建船厂,有个大的制约因素!船木供应渠道有些问题!今年、由于和满清通了商,天津船厂终于是能放开手脚建船了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