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雄风_第一百八十七章 皆惊心,至东郡3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皆惊心,至东郡3 (第12/13页)

间?……其各举所知,勿有所遗。--《求贤令》

    因此如果单论“德行”,曹cao这种宦官子弟,根本不具备同袁绍较量的资格。荀彧也清楚这一点(其岳父唐衡亦是宦官),所以他十分巧妙地偷换概念,表示投奔袁绍的都是“寡能好问”的假名士,投奔曹cao的才是“忠正效实”的真名士。

    中常侍唐衡,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,公明不娶,转以与(荀)彧。父(荀)绲慕(唐)衡势,为(荀)彧娶之。彧为论者所讥。--《典略》

    实际彼时黄河以北的名豪大侠、富室强族,几乎尽数归于袁绍,连汉末儒宗郑玄也被袁绍延揽至麾下。

    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,遣使要(郑)玄,大会宾客,玄最后至,乃延升上坐。--《后汉书郑玄传》

    至于曹cao的幕府,相比之下则冷清许多。在荀彧到来之前(191),曹cao麾下仅有少数宗族姻戚(诸夏侯曹氏),以及兖州的“文俗之吏”,可谓门可罗雀。

    更不必说,荀彧作为曹营中首位具备政治声望的名士,也是来自袁绍麾下。可见袁、曹双方在人才众寡方面,差天共地。

    真相是,荀彧实则是袁绍的人,袁绍的小弟曹cao缺人,向大哥哥袁绍借人,而袁绍见小老弟可怜,便派出一些人才支援小老弟。

    初平二年,(荀)彧去(袁)绍从太祖。太祖大悦曰:“吾之子房也。”--《魏书荀彧传》

    本书~.首发:塔读*小@说-APP&——免<费无广告无弹窗,还能*@跟书友们一<起互动^。

    所以,这一点,袁绍完胜。

    综上所述:四胜四败论,根本站不住脚,只是精神鸦片而已。

    无论是“四胜论”还是“十胜论”,均属于特殊环境的特殊产物,其政治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