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64 (第2/4页)
论一下。” 邱主簿接到任务,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。 陶笉然看着这满仓库的棉花,心里的算盘开始拨得哗啦哗啦响。 六千斤的棉花,去掉种子,至少还能剩五千多斤。这棉花首先是要供应均需的,但这么一点肯定是连每人一身棉袄都不够。 士兵们运动量大,外面还要套盔甲,所以棉袄不需要多厚,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。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,做出来容易,关键是这十万大军要怎么分这一千多件棉袄。 不患寡而患不均,陶笉然一时间也没能想出个靠谱的法子来,很快就到了开会的时间。 邱裕三人一进来,就红光满面,显然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了。 陶笉然眉头一挑,问道:“怎么了这是?” “大人!今年小沂河水车周边的亩产,提高了一成!” ☆、184 这个情况在陶笉然的意料之中。沂州的平均亩产低, 就是因为土地贫瘠和缺水。如今有水车, 那附近的亩产提高是也没什么好意外的。陶笉然点了点头, 问道:“只有水车附近的亩产提高了吗?” “百姓都说今年收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,但没秋收完, 暂时没有确切的数据。”邱裕也冷静了下来, 水车附近最多也就十来亩的地,其实也没什么好激动的。毕竟沂州树少,水车的普及难度很大。 “不着急, 好日子总会来的。”沂州本来就不是个适合耕种的地方,陶笉然也没那么天真要将沂州改造成什么天府之国。 但是沂州是全国最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, 陶笉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增加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