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分卷阅读264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264 (第3/4页)

亩产。只要能做到全国的粮食产出稳定了,再让沂州所有土地都种上棉花, 都不成问题!

    陶笉然让邱裕三人落座, 才道:“这棉花目前产量少但需求大,而且绝对不能传到外国,必须跟盐铁一样,将渠道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。但我们的收购价不能太低,否则老百姓没有利益, 是决计不肯再种的。你们觉得这棉花定价几何比较合适?”

    邱裕和钱长史纷纷看向邱主簿。邱主簿在沂州做了十来年的主簿, 对沂州内的物价了如指掌, 此时是最有发言权的。

    邱主簿还是第一次成为焦点,神色有些慌乱,但很快镇定下来,道:“回大人。棉花重量极轻, 且亩产低。以黄米的两倍价格收购较为妥当。”

    黄米其实就是高粱,也是沂州最普遍的粮食作物,平均亩产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间,市价是三四文钱一斤。两倍的话就是八文一斤。

    “那就定十文一斤好了。”陶笉然一锤定音。这个价格可以说是非常高了,平均亩产一百五的话,一亩换算下来就是一千五百!交三成税,一年一亩田能有一两银子的收入!

    再加上种棉花田,粮食田那边还有税收优惠,种这棉花稳赚不亏,根本不用担心农民们会不愿意种!甚至还要cao心农民们会不会为了这高额的利润,而去偷种棉花。

    对此,邱裕则是拍着胸脯保证道:“大人您放心,我们每年的税收都是登记造册的。若是将来有哪家交上来的粮食突然变少,棉花突然变多,咱们基本就心里有数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道理,但还是要提防农民悄悄开荒种棉花,把棉花买到匈奴那边去。”陶笉然提醒了一下,就不再管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