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141章:滑膛枪VS线膛枪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41章:滑膛枪VS线膛枪 (第1/6页)

    上回讲到朱由检与朱由校对徐光启训练新兵时使用的“线膛枪”很感兴趣,不禁询问了一些相关事宜。

    “滑膛枪”的缺点也是致命的,除了“准确率”太低外,就是射程太近和装填火药费劲,但历史也不尽然。不过,在十七世纪初期的欧洲大陆,当时明明已经有了射程更远、精度更高的“线膛枪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来福枪”,可当时的欧洲各国军队却还是更喜欢无膛线的“滑膛枪”。这到底是为什么?因为安全性与性价比。

    或许会有很多人会认为,是不是因为“线膛枪”出现的时间比较晚,没赶上欧洲军队更新武器的风口?确实,“线膛枪”出现的时间还真比“滑膛枪”要更晚一点,毕竟“线膛”也是基于“滑膛”的基础才衍生出来的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早在西元1420年,也就是十五世纪初期时,在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铺子里,就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把有“膛线”的“线膛枪”,不过,这个时期的“膛线”还是直的,而不是后来的“螺旋形”弯曲线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铁匠当时在制造出“膛线”时,所考虑的并不是提升弹丸出膛时的稳定性,而是为了减小装填弹丸时的“摩擦力”,从而达到对装填速度的提升,也就是说他没有想到“线膛枪”的划时代意义,只是随意。

    毕竟,从枪械后面装填弹药的“后膛枪”在十八世纪才出现,而在此之前都是从枪管前面装填弹药,还得用“送弹棍”把火药和弹丸压实,极为繁琐,整个流程折腾下来,一分钟能击发一次都已经算是高效了。

    直到西元1476年,螺旋型的“膛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