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七章:隐者与忍者 (第7/8页)
队百济、高丽,终于刺激到唐朝敏感的神经。于是,唐朝果断发兵攻灭高丽与百济,顺便进攻倭军。 战后,退回本土后的倭军胆战心惊,建立了四道防线,担心唐朝会以朝鲜半岛为跳板,来进攻自己。但当时唐朝却忙着与崛起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“大食帝国”和崛起于青藏高原的“吐蕃帝国”争霸。 尽管唐朝根本没把倭国放在心上,但却让倭国白白紧张好久,痛定思痛,决定全面向唐朝学习。 从西元630年到西元895年前后260多年,倭国不断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,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多达数百人,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、建筑……能学的都学,把唐朝文化作为自己的“母版”发扬光大! 也就在此时,中国的儒家思想、道家思想、佛家思想、法家思想、兵家思想,全部传到了日本,这其中就包括《孙子兵法》和《六韬》。后来,武周取代大唐,致使吐蕃、西突厥、后突厥、室韦组成联军大兵压境,但武则天沉着应战,经过一年激战,武周大获全胜,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大帝国。 西元694年,由波斯大帝亚伯拉罕牵头,各国出资,买尽天下铜铁,为武周铸造颂德天枢,承认女皇武则天通知下的“大周中国”为世界的中心,天地的枢纽。这让倭国更加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了。 武则天则效仿大禹重铸九鼎,以示“天意昭彰,功德无量”。因九鼎非常巨大,故武则天命宰相及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十万余人,连同仪仗中的白象、青牛共同拖拽,而女皇武则天亲自作《曳鼎歌》。 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莫非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