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三十三章:大魏时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三十三章:大魏时报 (第3/4页)

造纸厂,以保证纸张的需求用度!

    只要这造纸的配方,不再是守口如瓶的机密,就很容易泄露了!孟达也是风闻听说,蜀纸之所以质量这么好,就是因为里面加了一种桃胶!

    于是,为了保证《大魏时报》能顺利发行,孟达受曹cao旨意,专程造访了邺城原有的造纸作坊,给那里的工匠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指导和启发,最终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纸张——草纸!

    毕竟是闭门造车,东施效颦的产物,这种草纸,虽然也加了树胶,但是质量还是没法与蜀纸相媲美,用来写字,亦不趁手,却好在用于印刷报纸,还算中用,最关键的是用料简单,价格低廉,这是最大的优势!

    纸张的问题,基本解决了,就该印刷术了!孟达听说过活字印刷是怎么回事,于是便把思路提供给了刘晔,曹cao也专门下旨给刘晔,命他尽快研制印刷机械!

    要说刘晔还真是个工科天才,只要有思路,这家伙还真就把活字印刷机械,给研制出来了!

    不过,相比汉中印刷厂的那种半自动印刷机,这种印刷机就相对落后了不少,是以人力驱动,需要三四个人一齐cao作,一个时辰内,不停歇地干,大概也只能印出几百份的报纸而已,效率似乎低了些!

    这却难不倒孟达,既然凭现有的技术,只能是这样的效率,那么就充分发挥人多的优势,不就行了,这不就是魏国的特长所在?造他百十来台印刷机,一千多工人轮番上阵,人海战术,速度不就上来了!

    纸张和印刷的问题都有了解决办法,那么邮路呢?要知道,蜀中畅通的邮路驿站系统,可是在报纸发行的许多年以前,刘纬就已经开始着力打造建设了,如今曹cao推行改革,当然也要效仿,但开通邮路却需要个长期的过程,用于发行报纸,肯定来不及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