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3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(历史同人)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30节 (第6/6页)

明没有一个生僻字,但愣是不知所云,不看乾隆的注解,都不知道在写什么。

    写诗有很多忌讳,其中有一条,就是得以情动人。

    乾隆却是个没得感情的机器,把收到的报告记录一下,凑够五个字或者七个字就算完事。什么诗词的美感,他完全不管。

    有时候,凑五个字七个字对他来说,都有点难。

    他干脆不费时间想了,直接瞎写。

    “晓趁轻凉出苑门,札什伦布焕崇垣。□□辎重先云至,夏季生衣预沛恩。”

    这个寺庙其实叫做“札什伦布”,但是他非要写成“札什伦布焕”。像不像学生为了凑作文字数,瞎写的样子?

    他于是又犯了写诗第二个忌讳——生编硬套。】

    【乾隆还犯了其他的忌讳吗?

    当然还有,诗文用典很重要,在这方面,李商隐和辛弃疾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了。但是典故这东西也很讲究,用得好就是有内涵,用不好就是掉书袋。

    某个曾经在军机处当过官的人写了本书,爆料了乾隆的八卦。

    乾隆每天都要写

    好几首诗。喜欢用典故,但特意不标明,故意让那些大臣去查,然后给自己的诗作注解。很多典故用得非常晦涩,古代又没有百度,根本查不出来。

    乾隆也很得意。

    在大臣们都查不出来的时候,他才姗姗来迟,亲自给自己的诗作注解,收获无数夸夸。

    比如,"虚舟若悟南华旨,所遇欣之总大佳。"这个虚舟就出自《庄子》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