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文魁_第622章 张桂山的尴尬处境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622章 张桂山的尴尬处境 (第3/4页)

都是过惯了穷日子的主,有了结余,还是存进皇家银行吃利息比较好,所以,他们成了守财奴,不肯向地方分配资金,更不肯大手大脚的花钱。

    “曹佾,你去做一份金融方面的研究。”

    曹佾一听,立刻来了精神,只要有问卷调查或者研究,说明张唐卿又要有新理论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请先生吩咐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每花一万贯钱用在修路上,会带来哪些好处,朝廷每花一万贯用在采购物品上,朝廷能带来哪些收益。”

    张唐卿一说完,曾公亮和曹佾懵逼了。

    朝廷花钱,还能带来收益?还能得到好处?

    闻所未闻啊,这不是千古奇谭吗?

    不怪曾公亮和曹佾见识浅薄,后世,基建拉动经济增长是很常见的做法。

    “举个例子,朝廷修路,不用劳役,而采取募工之法,招募一千人,花了一万贯,平均每人得到十贯钱财,他们花了十贯买布料,布料行需要交税吧?布料行交税后剩下了八贯,又向织布商行订购了八贯钱布料,织布商行要交税吧?”

    曹佾一下明白过来,“先生,你是说,在钱流动的过程中,朝廷还能收税,实际上,朝廷花了一万贯,可能还能收回几千贯税?”

    “是这个理,但中间有多少人受益?修路工得到了衣服,织布工能多买一斤rou,而朝廷并未损失多少钱财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也反应过来,一拍大腿说道:“妙,妙啊,妙到毫巅。”

    曾公亮说完,郑重的向张唐卿弯下腰,“听张相公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”,曾公亮又转向曹佾说道:“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